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期末答案

网课查题公众号

1.
【单选题】 (1分)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感性文化

B.

中性文化

C.

紧文化

D.

松文化

2.
【单选题】 (1分)

以下哪项属于长期导向指数较高的国家?

A.

加拿大

B.

巴西

C.

西班牙

D.

巴基斯坦

3.
【单选题】 (1分)

在文化取向剥洋葱式的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A.

人性观

B.

对人的活动的取向

C.

对自然的取向

D.

时间和空间取向

4.
【单选题】 (1分)

与多种文化交往但不认同每种文化的独特性。这属于下列哪种东道国采取的策略?

A.

熔炉策略

B.

多元文化主义策略

C.

排斥策略

D.

隔绝策略

5.
【单选题】 (1分)

中国人轮流说话时需要对方有一个停顿,一个沉默的空间,然后才开始说话,那个沉默的空间是对方的结束,也是对自己说话的一个邀请。和中国人交谈时等待对方的停顿再说话,体现了跨文化沟通中的:

A.

互动管理

B.

保持身份感

C.

传递信息的技巧

D.

行为的灵活性

6.
【单选题】 (1分)

Belay认为,跨文化沟通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体现在

A.

开放思维

B.

情绪稳定

C.

相信自我

D.

监控自我的能力

7.
【单选题】 (1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线性时间观的特点?

A.

崇拜祖先,看重传统

B.

按时间表做事

C.

看重准时

D.

在一个时间段只专注做一件事情

8.
【单选题】 (1分)

下列不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A.

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

B.

人际关系被看作一种合同关系。

C.

集体的需求优于个人的需求。

D.

个人做决定前需要征得他人同意。

9.
【单选题】 (1分)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主流的自我身份感状态可能是:

A.

身份感延缓

B.

身份感早闭

C.

身份感弥散

D.

身份感获得

10.
【单选题】 (1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情感性的信息更容易被别人接收到

B.

文化是个人的知识

C.

自由联想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D.

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属于社会文化

11.
【单选题】 (1分)

中国人非常看重客厅,客厅一定要足够大。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属于:

A.

公共空间文化

B.

低情境文化

C.

隐私空间文化

D.

高情境文化

12.
【单选题】 (1分)

人们是否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改变决定,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的是哪两个维度的文化?

A.

松文化和紧文化

B.

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

C.

精确文化和弥散文化

D.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13.
【单选题】 (1分)

Marcia提出的四种基本的自我认同状态中,对他人身份感的认同会形成哪一种状态?

A.

身份感获得

B.

身份感弥散

C.

身份感早闭

D.

身份感延缓

14.
【单选题】 (1分)

关于社会犬儒主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关注对人性消极的看法

B.

对社会机构信赖度较低

C.

认为人性易被权利腐化

D.

崇尚儒学思想

15.
【单选题】 (1分)

“一双筷子吃天下”反映了

A.

工具的专业化

B.

精确文化的精准和精细

C.

弥散文化中一种工具多用途

D.

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16.
【单选题】 (1分)

当人们重新回到自己的母文化之后,也会产生跟当初到达东道国文化时候一样的文化震荡。这种现象在Lewis和Jungman提出的跨文化适应六阶段中属于哪一阶段?

A.

回归期

B.

震荡期

C.

适应期

D.

旁观期

17.
【单选题】 (1分)

Belay认为,跨文化沟通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体现在:

A.

开放思维

B.

情绪稳定

C.

监控自我的能力

D.

相信自我

18.
【单选题】 (1分)

当东道国主张平等开放,接纳不同种类的文化,旅居者更容易采用的适应策略是:

A.

同化策略

B.

隔绝策略

C.

整合策略

D.

边缘化策略

19.
【单选题】 (1分)

“一双筷子吃天下”反映了:

A.

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B.

弥散文化中一种工具多用途

C.

精确文化的精准和精细

D.

工具的专业化

20.
【单选题】 (1分)

儒家人性观从天人一体的角度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哪一种关系?

A.

臣服于自然

B.

控制自然

C.

以上皆错

D.

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2部分
总题数: 35
21
【多选题】 (2分)

文化震荡包含下列哪些种类?

A.

教育震荡

B.

角色震荡

C.

经济震荡

D.

环境震荡

22
【多选题】 (2分)

以下哪些是关于身份感的定义?

A.

个体与另外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建立联系的过程。

B.

是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不同的个体的自我定义,包括行为、信念和态度。

C.

是反思性的自我概念或自我意象,它来自于我们的家庭、性别、文化、种族和个人社会化过程。

D.

指个体根本而连续的自我,是关于一个人自己作为个体内部的、主要的概念。

23
【多选题】 (2分)

关于非言语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言语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充满了灵活性、不确定性和情境性。

B.

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和决定了非言语信号的形成和使用。

C.

在跨文化沟通中,非言语沟通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

D.

非言语信号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24
【多选题】 (2分)

以下哪些属于多元文化主义策略实现所需要的预设条件?

A.

对种族群体持消极态度。

B.

不以种族、肤色、语言、经济发展等判断一个人。

C.

社会凝聚力高。

D.

社会宽容度较低。

25
【多选题】 (2分)

有关副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语速、音高、语调、音量、音质等都属于副语言。

B.

沉默不属于副语言。

C.

副语言是指伴随话语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有声现象,是一些在语言特征之外的附加现象。

D.

副语言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

26
【多选题】 (2分)

描述和研究文化时,把一个层面的结论直接推导至另一个层面,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A.

归因错误

B.

刻板印象

C.

反向生态谬误

D.

生态谬误

27
【多选题】 (2分)

有关相互依赖的文化情境中自我身份感的发展路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个体在确立自我身份感时会不自觉地内化权威人物的身份。

B.

在这种文化当中,社会更倾向于赋予人们某种身份。

C.

有些身份感的获得是被动接受的。

D.

个体在确立自我身份感时会运用批判性的思维。

28
【多选题】 (2分)

关于描述文化的研究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主位法的路径有可能催生极端文化相对论。

B.

客位法的概念和理论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

C.

客位法视角是指使用被研究文化的本土概念来解释和组织数据。

D.

主位法视角是指使用所研究的文化内部公认的范畴和概念来解释和组织数据。

29
【多选题】 (2分)

Belay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型中,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包括

A.

自我概念

B.

开放思维

C.

文化意识

D.

自我意识

30
【多选题】 (2分)

关于文化取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普世性的问题

B.

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限的

C.

每个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D.

其余几项均对

31
【多选题】 (2分)

空间关系可以体现:

A.

人际的等级

B.

文化的差异

C.

人际的亲疏

D.

权力的高低

32
【多选题】 (2分)

关于幽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幽默的时机在不同文化当中是不一样的。

B.

人类都有幽默感并欣赏幽默,所以在跨文化当中使用幽默不具有风险性。

C.

幽默感被文化定义。

D.

幽默的场合在不同文化当中是不一样的。

33
【多选题】 (2分)

目光接触具有以下哪些功能?

A.

影响对方。

B.

获取反馈信息。

C.

控制亲密程度。

D.

控制谈话。

34
【多选题】 (2分)

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正确的描述是:

A.

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B.

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C.

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D.

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35
【多选题】 (2分)

手势的文化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不同文化对手势的强调程度、运用程度不同。

B.

有些手势只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在其他文化不存在。

C.

同一种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含义。

D.

象征手势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不同。

36
【多选题】 (2分)

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包括以下哪几条?

A.

圆通准则

B.

称呼准则

C.

求同准则

D.

德、言、行准则

37
【多选题】 (2分)

关于身份感的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社会认同的基础是群体归属。

B.

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构成了自我概念。

C.

个人认同的基础是独特的个人特征。

D.

身份感就是对他人的认同。

38
【多选题】 (2分)

影响人们跨文化适应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A.

出国经验

B.

年龄

C.

出国前的准备

D.

文化距离

39
【多选题】 (2分)

婴儿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文化差异,这体现在:

A.

有些文化鼓励父母尽可能多地跟孩子交流,而有些文化认为保持安静比说话更重要。

B.

在美国,孩子最先学会更多的动词;而在中国,孩子最先学会更多的名词。

C.

有些语言中,发音有特色、发音和动作相似的词更多,而这些词更容易被学会。

D.

在不同文化中孩子最先学会的词汇不同。

40
【多选题】 (2分)

下列哪些是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

和其他文化的短时间接触即可

B.

文化接触带来变化

C.

和其他文化直接或者间接接触

D.

两种文化相互影响

41
【多选题】 (2分)

Belay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型中,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包括:

A.

开放思维

B.

自我概念

C.

自我意识

D.

文化意识

42
【多选题】 (2分)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体现在:

A.

语言和文化是分离的。

B.

语言表达文化现实。

C.

语言体现文化现实

D.

语言象征文化现实。

43
【多选题】 (2分)

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强度

B.

表达含义

C.

频度

D.

表达规则

44
【多选题】 (2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文化对目光接触的态度相同。

B.

有些文化中,目光直视对方会被视为挑衅、不尊重、不顺从。

C.

有些文化中,目光接触且相互直视是传递礼貌、尊重、愿意沟通的意愿。

D.

来自目光接触文化的个体不会对非目光接触文化的个体持有怀疑态度。

45
【多选题】 (2分)

关于不同文化中的谈话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很多文化来说,比较安全的谈话话题有:天气,环境,体育,兴趣爱好等。

B.

与外国人谈论体育、兴趣爱好等话题的障碍在于对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不够了解。

C.

在不合适的话题当中,宗教、政治是最多的两类。

D.

对于有些文化来说不合适的聊天话题在所有文化中都是不合适的。

46
【多选题】 (2分)

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有哪些特点?

A.

反馈最快

B.

语言最有变化

C.

个性化程度低

D.

线索最丰富

47
【多选题】 (2分)

接触文化有哪些特点?

A.

这种文化中的人不易在短时间内建立亲密关系。

B.

人们在互动时相互距离会更近。

C.

人们在沟通中身体更有可能侧对着。

D.

沟通双方有更多身体接触。

48
【多选题】 (2分)

下列国家中属于典型感性文化的国家有: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西班牙

D.

中国

49
【多选题】 (2分)

心理学的基础目标之一是影响或干预,它是如何体现在本课程中的?

A.

通过学习可以避开在跨文化情境中遇到的所有困难

B.

通过学习可提高文化敏感性

C.

通过学习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情境中的困难

D.

通过学习可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50
【多选题】 (2分)

关于国家认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家认同的获得是人们成为某个国家的合法公民和居民,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便获得了该国的身份。

B.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发展路径不同。

C.

国家认同指的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心理上承认自己具有该国一员的身份资格。

D.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会同时形成,也不会重叠在一起。

51
【多选题】 (2分)

沟通有哪些环节?

A.

B.

反馈

C.

D.

52
【多选题】 (2分)

关于不确定性规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确定性规避低的社会,认为攻击性和情感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可以表达。

B.

不确定性规避高的社会,家庭生活较为紧张。

C.

不确定性规避高的社会,对待差异的态度是好奇。

D.

不确定性规避低的文化中,富裕国家生育孩子的数量较少。

53
【多选题】 (2分)

由Lewis和Jungman提出的跨文化适应六阶段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

参与期

B.

失衡期

C.

回归期

D.

旁观期

54
【多选题】 (2分)

关于Hofstede于1967-1973年在IBM公司的调查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ofstede的文化理论不仅为文化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也在跨文化研究方法上取得了突破。

B.

Hofstede的文化理论是在国家层面构建的。

C.

通过对当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五个文化维度。

D.

调查问卷是为了研究国家文化而设计。

55
【多选题】 (2分)

下列哪些属于沟通媒介的标准?

A.

反馈的质量

B.

线索是否多元

C.

语言是否一致

D.

个性化程度

第3部分
总题数: 10
56
【判断题】 (1分)

在阿拉伯文化中,自然的体味被视为最清洁。阿拉伯人不会因为自然的体味而感觉不舒服。

A.

B.

57
【判断题】 (1分)

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沟通方式通常是低情境的。

A.

B.

58
【判断题】 (1分)

汉语中“黄色”可引申出“嫩、小”等意思,而在英语中,指没有经验、知识浅薄时则用“green”来比喻。这体现出语言中的颜色在不同文化当中也有不同的象征含义。

A.

B.

59
【判断题】 (1分)

个人成长的文化属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身份感会随之受到影响

A.

B.

60
【判断题】 (1分)

文化共感性是指用自己的文化标准,用自己的文化标尺去衡量其他的文化。

A.

B.

61
【判断题】 (1分)

文化距离越大,面部表情的辨认越准确。

A.

B.

62
【判断题】 (1分)

在跨文化研究中,同样的数据在不同层次进行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A.

B.

63
【判断题】 (1分)

中文在条件句的表达当中,先说条件后说推论。在表达上,按事物展开的时间、空间、因果等顺序表达。这体现中文属于线性语言。

A.

B.

64
【判断题】 (1分)

根据梁觉的研究,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在动态外部性维度上得分较高。

A.

B.

65
【判断题】 (1分)

身份感的本质就是平衡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A.

B.

作者: gong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