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2 法律现代化的三个面向(二)
1【判断题】第五次宪法修正案中,写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3 公民与公民的法律行动
1【判断题】“公民”是宪法上的概念。()
2【判断题】贡斯当认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公民”概念与宪法表证的“公民”概念是一致的。()
9.4 公民权利意识的苏醒
1【单选题】改革开放以后,群体性抗争是以()为中心的。
A、政治立场分歧
B、政治价值分歧
C、经济利益
D、公民权利
2【判断题】伴随公民权利兴起的一定是对公共权利的限制。()
3【判断题】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法律意识经历了一定的演变。()
4【判断题】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体现了公民权利兴起。()
9.5 公民法治意识的成长
1【判断题】包郑照诉苍南县政府强拆案被称为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行政诉讼法立法。()
2【判断题】包郑照诉苍南县政府强拆案,唤起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对依法行政的反思。()
9.6 公民法律行动的特征与变化
1【判断题】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现实生活教育和普法教育,逐步明了现代法律体系的性质和现代法治的价值。()
2【判断题】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依然存有消极态度,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与依赖有明显疏离状况。()
9.7 人与人的法理关系
1【单选题】一个好的社会必须要认真对待公民的两个权利,即自由和()。
A、监督权
B、平等权
C、劳动权
D、财产权
2【多选题】认真对待公民的权利、有效维护社会合作,需要解决的法理关系有()。
A、人与物的法理关系
B、人与人的法理关系
C、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法理关系
D、利益诉求与权利主张的法理关系
9.8 权力、利益与权利
1【单选题】利益诉求转化为权利主张需要认真对待公民的()权利。
A、社会经济
B、程序性
C、社会文化
D、免于政府干预
2【判断题】市场机会主义破坏、践踏、忽视了公共利益。()
10.1 人类社会的重大制度创新
1【单选题】17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以()为基础。
A、民主社会
B、民族国家
C、朝代国家
D、诸侯国
2【判断题】现代民族国家是以主权为基础。()
3【判断题】宪法的诞生标志着观念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10.2 统率现代法律体系的建构
1【单选题】第一个提出对现代法律价值深刻反思的是()。
A、马伯里
B、恩格斯
C、弗朗西斯培根
D、马克斯韦伯
2【单选题】法国宪法的实施机构是()。
A、最高法院
B、宪法委员会
C、宪法法院
D、全国人员代表大会
3【多选题】17世纪以来,人类的法律价值可以概括为哪两层意思?()
A、个人自由
B、权益规范
C、社会平等
D、权利保障
4【判断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是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
10.3 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1【多选题】宪法通过哪三个方面的确认和落实,来实现现代政治正当性、落实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
A、对公民权利的落实
B、对公民消极权利的承认
C、对公民发展自由的保障
D、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确认
2【判断题】现代政治的正当性是基于对人民主权的确认,即把国家主权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
10.4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多选题】宪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宪法界定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D、宪法统率现代法律体系的构建
2【判断题】工具理性不关心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的。()
3【判断题】宪法的价值不仅是通过对个人自由权利的确认来最终界定政府权力行使的边界,还要通过对社会平等的捍卫来追求政府权力的有效性。()
10.5 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宪法
1【单选题】现代社会率先走上立宪道路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判断题】没有宪法典就没有成文的宪法性法律。()
3【判断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是从立宪到现在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10.6 当代中国社会宪法往何处去
1【判断题】我国1982年宪法在不断释放个人权利、开展市场经济、承认契约自由等几个方面做出重大革新。()
2【判断题】魏玛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宪法,马克斯韦伯参与了起草设计。()
11.1 国家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1【判断题】恩格斯认为,刑法中的犯罪是伴随着国家从社会当中脱离出来,并日益凌驾在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而伴生的。
2【判断题】宪法和刑法是17世纪以来才有的法律现象,同属于现代现象。()
11.2 犯罪的定义、特征与要件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犯罪的特征的是()。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可罚性
2【单选题】根据刑事责任年龄新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下修到已满()周岁。
A、十八
B、十四
C、十二
D、十六
3【多选题】犯罪构成要件有()。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
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
4【判断题】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一样的,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11.3 犯罪与社会秩序
1【单选题】犯罪与社会秩序的连结主要在()。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
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
2【多选题】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有()。
A、教育
B、宣传
C、对轻微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D、对犯罪进行刑事处罚
3【判断题】国家主权安全是不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而弱化。()
11.4 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
1【多选题】贝卡利亚在其著作《犯罪与刑罚》中系统完整的提出了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
A、罪行法定原则
B、罪行相均衡原则
C、刑罚人道主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2【多选题】现代社会的刑法原则在中国社会演绎为()。
A、从类推到罪刑法定
B、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
C、从判者不审到让审理者裁判
D、从人犯到犯罪嫌疑人
3【判断题】现代刑法不仅要维护社会秩序,还要保障公民基本人权。()
11.5 转型社会的犯罪现象
1【单选题】2012年之后,()案件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犯罪,这与社会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有关。
A、抢劫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伤害罪
2【判断题】从总体增长趋势来看,盗窃案件的立案与整个刑事立案的趋势较为一致。()
3【判断题】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治理力度以及中国社会人对于自身安全的关注度提高,2000年后,杀人案件逐年下降。()
4【判断题】从总体增长趋势来看,暴力犯罪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的态势。()
11.6 刑事控制的成本与社会收益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主刑的是()。
A、管制
B、有期徒刑
C、死刑
D、死缓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剥夺政治权利
B、罚金
C、罚款
D、没收财产
3【判断题】主刑只能单独适用,附加刑只能附加到主刑后适用。()
4【判断题】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消极现象,本质上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关系失调、社会结构不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
12.1 现代法律实践中的三方互动
1【单选题】17世纪以来,作为人类社会重大制度创新的是( )。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法律
2【单选题】彰显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是()。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法律
3【单选题】()是法律的法律。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商法
4【判断题】民法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
12.2 民法如何伴随社会生活
1【单选题】欧洲封建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君主
B、血缘
C、土地
D、商品
2【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下哪种法是比较发达的。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诉讼法
3【多选题】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调整()等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
A、买卖
B、借贷
C、婚姻
D、赔偿
4【多选题】宗法关系是对()的依赖和()的强调。
A、伦理
B、亲情
C、等级关系
D、血缘关系
5【多选题】以下选项属于中国古代专制体制的价值主张的是()。
A、”亲亲”
B、“尊尊”
C、“君子喻于义”
D、“小人喻于利”
6【判断题】在没有民法的时期或环境中,不存在民事权利。()
12.3 民法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一)
1【单选题】梅因认为,公权对于民众而言意味着()。
A、权利
B、义务
C、公平
D、平等
2【判断题】在梅因的论断中,“刑法”与“民法”非常明显地带有公权与私权的意味。
3【判断题】平等、公平是民法的本质与内涵。()
4【判断题】刑法是众法之母。
12.4 民法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二)
1【单选题】能最充分体现法治的价值的是()。
A、刑法
B、宪法
C、司法
D、民法
2【多选题】下列选项属于法治社会特征的有()。
A、个体自主
B、平等交往
C、意思自由
D、政府为主
3【判断题】民法维护社会成员个体自主的成长。
4【判断题】民法保障社会平等交往的秩序。
5【判断题】宪法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寻找平衡点。
6【判断题】民法乃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法律。
12.5 开启民事制度的立法探索
1【单选题】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A、《民法草案》
B、《宪法》
C、《刑法》
D、《民法典》
2【多选题】下列选项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民法。()
A、习惯惯例
B、裁判文书
C、刑法
D、宪法
3【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大清民律草案》中的内容。
A、债权
B、物权
C、亲属
D、继承
4【判断题】在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民法。
12.6 完成民事制度的法典化
1【单选题】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
A、交通安全日
B、地球日
C、宪法日
D、环境日
2【单选题】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
A、刑法
B、民法典
C、宪法
D、司法
3【判断题】2007年我国颁布了《物权法》。
4【判断题】2020年5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判断题】中国民事立法启动与系统化与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
6【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3.1 全球结构下的法律现代化
1【多选题】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深,其中流动性包括哪些方面?()
A、婚姻关系
B、地理
C、身份
D、政治认同
2【判断题】在全球流动性结构深化的过程中,无论是西方国家的中心主义还是东方国家的中心主义,都有助于一个主权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
13.2 中国语境下的全球化挑战
1【多选题】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
A、古典自然法学派司法理论思潮的影响
B、欧美法制与司法模式的冲击
C、社会法学家们司法思想的影响
D、以“脱亚入欧”的特征的日本法制与司法模式作为参照
2【多选题】法律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会面临哪些共同的挑战?()
A、文化
B、主权
C、弱势方利益
D、恶意制裁
13.3 中国如何应对法律全球化
1【单选题】我国审判制度的实质性变革始于20世纪()年代。
A、50
B、60
C、70
D、80
2【判断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法律体系构建过程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不会简单地退出历史舞台。()
3【判断题】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真正地让现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生根。()
13.4 从现代法律体系到现代法治体系
1【单选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哪一年?()
A、2000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8
2【单选题】中国审判体系改革第三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改革进程明显不同的是,新阶段的改革将更多地涉及()层面的问题。
A、体制性
B、优越性
C、普惠性
D、国际性
3【判断题】中国审判体系改革第三个阶段要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
13.5 建设有生命力的现代国家
1【判断题】中国的现代化法治道路需要不断加强对“权利本位论”的研究,权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2【判断题】中国构建现代法律体系吸收了包括西方的法律理论、法律制度的人类法治建设成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法律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丢失了自我。()
3【判断题】我们建设现代化法治体系中,面对西方的法制经验和我国法制遗产,都要避免产生机会主义的思想。()
13.6 法律全球化的中国贡献与选择
1【单选题】法律全球化下中国的未来选择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
2【判断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写入宪法。()